主页 > 新闻中心

违规无卡支付平台 “跑路” 频发,行业乱象亟待整治

小编 2025-01-04

违规无卡支付平台 “跑路” 频发,行业乱象亟待整治


近年来,无卡支付平台凭借纯线上操作、无需硬件设备等优势迅速走红,然而,这一新兴领域也滋生出诸多乱象。一些违规平台问题频出,诸如支付机构违规开放通道、用户信息泄露、循环套现代还等隐患纷纷暴露,部分平台在监管限制之下,竟选择直接 “跑路”,让代理商们叫苦不迭。

一、代理商深陷 “跑路” 泥潭


小琪的遭遇便是典型例证。他缴纳了 4.7 万代理费,成为好付支付(深圳)有限公司的代理。该公司宣称获工商局 “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” 许可,在全国 9 个城市设分支机构,与超 30 家金融机构紧密合作,基于自建平台为 “中小商户” 推出多元支付产品与服务,涵盖彩票、信用卡业务、贷款申请、助农取款、公共事业缴费等 “增值” 功能,旗下拥有乐收宝、会付钱包等数十个类似的无卡支付 App。


小琪介绍,公司帮代理商上架 App,他们负责推广,从中赚取分润,通道也由公司搭建。但 2017 年底上架的 App 到 2019 年 7 月便无法使用,此后更是联系不上对方。企查查信息显示,2018 年 1 月公司负责人变更,年底更名为乐游国际科技 (深圳) 有限公司,如今已处于 “经营异常” 状态,无法取得联系,小琪的分润也被困在登陆不了的 App 里,这家无卡支付平台显然已 “跑路”。一位第三方支付从业者无奈表示,代理商遇到此类情况往往束手无策,只要此前用户资金能正常到账,就不易察觉问题。

二、违规无卡支付乱象剖析


  1. 套现形式转变:近两年来,无卡支付兴起,打破诸多物理限制,提升支付便捷性。但在实际应用中,大量无卡支付类 App 或公众号通过操控支付通道、篡改商户类型构造虚假交易,提供套现服务。受 96 费改影响,线下套现空间压缩,套现行为向线上无卡交易转移,以 “账单分期、代还、养卡” 为卖点的新型线上套现泛滥。这些无证支付类 App 多采用分级代理模式,利用低费率、高分润、招商返点刺激推广,使得套现交易呈爆发式增长。用户只需下载 App、在线注册绑卡并输入信用卡信息,便可随时随地发起无卡交易、套现,甚至部分平台在银联关闭自选后仍支持手动选商户类型。
  2. 风险隐患丛生:若任由无卡支付类 App 无序发展,极易沦为线上养卡套现的便捷工具,进而引发连锁风险,包括信用风险、舆情风险等。而且,使用无卡支付需填写姓名、手机号、信用卡有效期和 CVV2 等敏感信息,违规平台存在严重的信息泄露风险。

三、银联监管出击与行业反思


2018 年 4 月 16 日,中国银联发布通知指出无卡支付乱象:无证 “线上钱包” App 非法套现高发;易滋生电信诈骗;部分机构违规开放通道,沦为违法犯罪资金转移渠道;账户信息安全管理不善,存在泄露风险。银联提醒各机构防范风险,此后银联牵头、支付机构配合,开启对无卡支付平台的打击行动,不少违规平台因通道受限等问题选择 “跑路”。银联业管委秘书处每季度公布应报备未报备支付产品品牌列表,最新有 397 个品牌上榜。


违规无卡支付平台的 “代还” 功能更是原罪。像小琪代理的 App 中,“借钱还” 功能醒目,通过循环套刷信用卡额度实现还款,本质是线上无卡支付套现再利用。与之相比,正规支付机构如汇付旗下部分 App 虽支持无卡支付,但操作相对规范。小琪作为曾经的 POS 机和无卡平台代理商感慨,选对平台至关重要,正规机构业务更稳定。但需明确,无论何种介质,套现行为本身非法,面对庞大的信用卡套现市场,支付机构也需思考:是否真的需要这种 “更方便、更快捷” 却暗藏风险的支付方式来打破既有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