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卡支付平台乱象频发,监管亮剑频出
2025-01-04
无卡支付平台乱象频发,监管亮剑频出
近年来,无卡支付平台迎来 “至暗时刻”,多地平台接连 “爆雷”。上海、广东、福建等地受冲击尤甚,自 2022 年起,众多平台要么突然跑路,要么被警方立案侦查。据支付名单统计,过去一年,掌上支付、家付通、富余钱包等数百家无卡支付平台纷纷关停。
无卡支付曾因持卡人资金流转便捷而迅速兴起,甚至大有取代传统 POS 机、成为信用卡套现首选之势。它能轻松实现信用卡资金向储蓄卡转移,利率诱人、手续简便,精准切中不少持卡人 “换现” 需求。
然而,其风光背后暗藏巨大隐患。市场上多数无卡支付应用采用传销式 “无限裂变” 玩法,靠低息、高利、高优惠狂揽用户,短期内 APP 用户量呈爆发式增长。更为致命的是,多数无卡支付系统未获支付牌照,从事无证支付结算业务,也就是常说的 “二清” 行为。未经官方许可擅自开展资金支付结算,这无疑触犯法律红线。
监管层早已警觉,多年来持续发力整治。2016 年 4 月,央行启动支付机构专项整治,明令禁止 “二次清洗”,誓要肃清违规机构,整治市场乱象;同年 10 月,会同财政部印发实施方案,剑指违规经营与支付业务;2017 年多项重磅文件密集出台,从切断违规支付业务渠道到规范支付创新业务,全方位围堵违规无卡支付;2018 年银联紧急通知要求抽查无证机构违规支付服务,点名批评浪莎支付等非法平台;2019 年支付清算协会明确违规支付举报重点对象。
违规无卡支付平台弊端尽显:合规之路漫漫无期,资金安全毫无保障,商户结算资金频遭挪用,数据泄露、假卡盗刷等乱象丛生,还严重扰乱市场秩序。可以预见,随着监管趋严,无牌机构的无卡支付平台必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,支付市场有望重回规范、有序轨道。